“双减”政策之后,青少年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

2022-11-17

2021年7月24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即“双减”政策。

20221106

双减”政策的“减”主要包含两点: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;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。具体内容为:

1.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,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;

2.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,严禁资本化运作;

3.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;

4.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“拍照搜题”等不良学习方法;

5. 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。

这无疑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,长久以来,中国都是一个教育大国,所有家长都卯足了劲,希望将孩子送进重点大学,于是各种培训班、寒暑假班、冲刺补习班应运而生。

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,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,家长更是倾注心力希望给孩子教育更多的支持,于是到近几年,课外辅导更是尘嚣日上,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,教育焦虑愈演愈烈,本来属于生活娱乐的周末,寒暑假,都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补习课程,让孩子不堪重负,这的确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,当然,我们也看得到父母无奈内卷背后的深刻期望,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。

如今,双减政策出台,这无疑是一种对健康教育非常有力的正向引导,家长确实不宜给孩子倾倒太多课业压力,“贪多嚼不烂”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,让孩子在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,也应是家长们应该关心的核心问题。

当然,事情永远有两面,课外辅导的叫停,的确可以为孩子减负,但同时,对于自我约束力较弱,或者学习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而言,同时也意味着学习难度的增加,知识吸收的减慢。而家长们忙于工作,鲜少有精力辅导孩子的教育,而且教育方法日新月异,对于已经脱离学校多年的家长们而言,也不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维,很难给予孩子专业的辅导,所以,在给孩子们减负的同时,专业的家庭辅导仍是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
20221106

应试的人才筛选方式并未改变,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出人头地的愿望不曾改变,我们不提倡增加孩子课外的过多学习负担,但是我们仍提倡专业家庭辅导教育,在学校教学的基础上,给与孩子精准的课后辅导,帮助孩子更轻松的理解和消化课内的知识,弥补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,这仍是国家提倡的健康教育中,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

分享